真正的屬靈覺醒 ,往往不是從知識的累積開始,而是從一個真實的問題、一份內心的掙扎開始。
這一頁整理了靈命甦醒過程中常見的深層提問——關於內在觀察與恩典、聖靈引導與人的分辨、信仰與心理的張力……
答:是的,聖靈是光,也會引導。但我們常因忙碌、分心、自我防衛,錯過了祂微小的聲音。
屬靈的分辨,不只是關於選擇,更是關於內在的敏銳度。
當我們學習誠實觀察自己的情緒、動機與反應,我們才能更真實地聽見上帝的提醒。
這不是用理性分析,而是用敞開的心來與聖靈同工。
答:耶穌說:「先洗凈杯子的裏面,好使外面也幹凈了。」(太 23:26)
祂不是只關心行為,更在意我們內心真實的光景。
很多基督徒活得很正直,卻不知道自己的情緒壓抑、恐懼壓制、動機混亂。
察覺不是為了定罪,而是為了醫治。
主不是來揭露我們讓我們羞恥,而是為要恢復我們真實的身份與自由。
🙋問:心理學不是人的學問嗎?基督徒真的可以參考這些內容嗎?
答:首先,不是排斥,而是分辨。
我們明白,許多基督徒對心理學持保留態度,擔心它過度強調人本思想,甚至可能削弱我們對聖靈的依靠。我們尊重這樣的謹慎,因為信仰確實不該輕易妥協。
但我們也相信:「一切真理都是上帝的真理(All truth is God's truth)。」心理學原本就是研究「心靈(psyche)」的學問,而主耶穌所說的大誡命正是:“你要盡心、盡性(psyche)、盡意愛主你的上帝。” 若我們對自己的內心運作一無所知,又怎能真誠地、全心地愛上帝?
其次,人心的詭詐,需要光照來辨識。
聖經說:「人心比萬物都詭詐,壞到極處,誰能識透呢?」(耶17:9)我們若不學習觀察自己的思維和情感,很容易陷在自我欺騙中而不自知。心理學的一些研究結果,若我們願意帶到上帝面前、在聖靈光照下謙卑分辨,反而能幫助我們更誠實地面對自己、更真實地回應上帝。
此外,自我觀察是上帝賜的能力。
其實,每個人都有上帝所賜的「自我觀察」能力。我們的目標,不是拿心理學來衡量聖經,而是學習用聖經來衡量心理學的洞見:哪些能為我所用、哪些需要保留距離。當我們願意體會上帝的心意,就能知道如何取用這些知識,使它們成為幫助,而不是取代。
最后,敬虔的話語,也可能成為防衛。
我們也理解,有些人說:「只要聖經就夠了。」這句話聽起來非常敬虔,但有時(我們說是有時)其實是一種防禦機制——在面對複雜的人性與知識時,我們可能不自覺地迴避了自己不熟悉的東西,來保護內心的安全感。我們不批評這樣的反應,但誠實面對、溫柔拆解,是邁向真實信仰旅程的開始。
我們深知,覺醒不只是一場閱讀的旅程,更是一段靈命實踐的過程。因此,《靈魂的覺醒》將推出配套的 《同行手冊》,協助讀者在日常生活中延伸反思與操練。
這本手冊將以「陪伴」的方式,引導你靜下來、聽見自己、遇見上帝。
📬 發行時將於網站公告,敬請期待。